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越秀区 > 人民街 > 正文

广州灯光节人气作品“海心之珠”竟与“海珠石”有段古仔

| 【记者 许浩程】【编辑 峥辉】 | 2019-11-27 16:04:38



广州市2019年国际灯光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媒体体验日的时候,小e在海心沙看到了一件奇特的灯光作品“海心之珠”。主创人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博士、硕士生导师苏朝浩向小e介绍了它与沿江路此前的海珠石的渊源,以及独特的建造过程。




据苏朝浩介绍,古代广州珠江上有著名的三石:东边的海印石,西边的浮丘石,中间的海珠石,三块巨大的江中之石如珍珠镶嵌在珠江上,是广州古城最具文化内涵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广州享有“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的美誉,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发祥地。 “海珠石”的传说也从侧面反映了广州历史上海上贸易兴起,“海心之珠”的设计就源于此。



江中小岛就是海珠石。(资料图)


查阅资料得知,20世纪初,海珠石仍然耸立中流,每逢大潮,水势滃然而至,骤分左右,浪声响腾,余韵不息。1928年岛上建了一座“海珠公园”,游人更是往来不绝,红裙绿衣,白叟黄童,多如过江之鲫。1931年,政府认为海珠石造成这个河段水流过急,对于航船有危险,决定炸毁海珠石,填江筑堤,开辟马路(今沿江西路)。填得土地的价值,用来支付炸石筑堤与建筑海珠桥的工程费用。当年炸海珠石的费用,为78万5125元零八仙。




1858年西方人画的广州全景图,江中的海珠石是当时广州的标志(资料图)


“这个模型是全球最薄的、最大尺度级别的极小曲面结构物,其实它实质上是一个数学模型,我们通过数学公式,在计算机上用编程把它生成这么一个形态,然后再落到物理空间上,做成现在的像是有虫洞一样的艺术品。”苏朝浩介绍说,“海心之珠”的重量有750公斤,相当于10个成年人的体重,由铝箔板锻造而成,每一个板只有1.5毫米厚,内部是空心的形态,组装时要拆成40个单元,平铺就有1000平方米,运输时都是用集装箱拆片运过来,现场进行组装,曾经第一次组装就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苏朝浩与作品“海心之珠”合影。


小e观察到,不少赏灯的市民都对这块在水中矗立的石头模型,十分好奇,长枪短炮拍照留念,颇受市民喜爱。


对于这个作品,苏朝浩也略带遗憾,“其实我们本来还想建一个廊道,让市民近距离观察‘海心之珠’内部的结构及外层的曲面感,但因为种种因素没有得以实现。我们主要想通过这个作品,既接轨广州本地的海洋文化,又引领大家对科技的畅想,在云山之下,珠水之上,欣赏灯光节带来的科技魅力。”


图片由国际灯光节主办方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