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越秀区 > 珠光街 > 正文

小手拉大手,涵育文明新风,珠光街坊以实际行为助力文明创建

| 【记者 佘铄嘉】【编辑 峥辉】通讯员 苏卓健 江展鹏 | 2020-10-31 00:30:32





走进珠光街,道路干净靓丽,交通秩序井然,“志愿红”有序到岗;公交站候车点,乘客形成“一米线”有序排队;餐厅里,街坊用餐时自觉分餐公勺,无不彰显城市文明。自《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10月1日实施以来,珠光街坊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行为,营造文明社区环境。




为提高广大市民对《条例》的知晓率和认同度,10月28日,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珠光街党工委、越秀区清水濠小学举办“2020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月”主题活动,通过手抄报、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在广大市民中营造学条例、用条例、守条例的浓厚氛围,全动员、全方位、全覆盖让文明行为从有法可依到习惯养成,进一步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



首创手抄报画出文明宣传新创意


越秀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越秀街坊更切身感受《条例》的相关知识,通过举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主题手抄报大赛,将《条例》带进学校、带进家庭,让每位家长和孩子们在亲手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了解文明礼仪、增强文明意识和养成文明习惯,以此带动更多的市民学习、了解和掌握《条例》。

活动现场还对本次大赛的优胜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并进行了颁奖活动,通过“小作品阐释大道理”的方式,更好地提高《条例》的普及率和覆盖率。





“清水文化”特色课程培养文明行为


小e了解到, “培养至善、至实的师生,培养像水一样清澈的人。”是清水濠小学的办学理念。为了让文明基因在学生的人生中生根发芽,清水濠小学通过 “水之魂”的系列清水特色修德课程来实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调动多方面资源,共同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条例》进学校活动中,通过开展手抄报比赛,全校师生都非常认真积极的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清水濠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活动现场,清水濠小学的老师和学生还分享了利用红色文化深入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经验。清水濠小学所在的珠光街,是越秀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街道,辖内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近年来,学校与周边红色场馆合作,将红色革命遗址作为学生思政课程校外活动、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



(1)成立了“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小小讲解员们利用周六日时间到周边的红色场馆为市民游客进行义务讲解。


(2) 学校暑期坚持组织学生参加越秀区红色研学日记VLOG大赛、粤语讲古大赛、红领巾小书虫21天阅读行动、“共读红书立志向”主题阅读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红色研学活动。


清水濠小学五(5)繁星中队的冯凯珊老师介绍,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探索将“红色文化进校园”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推进,在珠光街周边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推进以“践行文明条例 争当文明市民”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以学生的力量带动家庭,以小小讲解员的力量带动市民游客,让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文明条例的内容,推动文明条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活动现场成立“越秀区文明行为倡导先锋队”,继续发挥志愿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将文明行为促进变成学校日常生活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跨世纪志愿者畅谈文明行为秘诀


活动上也邀请了广州市最美志愿者、团一大志愿驿站站长甘永乐,谈谈志愿者如何引导市民践行文明行为的心得体会。


这位从1958年开始做“义务劳动”的“跨世纪志愿者”对全体市民发出了呼吁:“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一个人的善意也会波及到其他人。每个人都做善事,社会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


在日常生活中,甘永乐不仅践行着志愿者的使命,还将这份责任和担当延续到后代,让家人和朋友也加入其中。他的两个外孙女从小便跟着他做志愿服务。




珠光街推动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落地生根


珠光街以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根据街情民情,让《条例》在社区落地生根,大力开展文明实践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引导行业开展文明规范行动,深入街区开展行业文明行为引导活动,进一步规范文明经营、文明用餐和文明旅游等工作,充分发挥来穗人员对文明城市建设的作用,引导外来常驻人员融入城市,以主人翁精神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