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越秀区 > 洪桥街 > 正文

触摸历史脉搏,体验拓片魅力

| 【记者 杨杨】【编辑 千里遥】 | 2020-11-10 12:15:22

                                                                         



有这样一门艺术

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

并被用于保存珍贵的文献资料和书法、绘画艺术

这便是——

       
       

拓片曾经和古籍、青铜器一起被列为最重要的收藏门类,也是历代文人研究、收藏的大宗。这门历史悠久、实用性强的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使得原本书写在纸绢上的书画作品、重要公告、文书等通过刻石、拓印得以大量传播。拓印拓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触摸历史,更能从中感悟和追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为了让拓片技艺被更多的人知晓,广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从拓碑体验活动中触摸历史脉搏”的体验活动,让参与的文博工作者和教师拥有了一次宝贵而难忘的拓碑经历。


本次活动围绕位于广州博物馆仲元楼展区碑廊内的海山仙馆《王升草书千字文》碑展开,通过历史背景解说、碑刻拓印体验等环节,让参与者了解清代广州第一名园“海山仙馆”及相关石刻的历史,并在广州艺术博物院资深研究人员、拓印专家陈玉兰和杜霭华的带领下,动手体验了拓片的制作。

下面就跟着小e一起回顾一下这场活动吧!      

“《王升草书千字文》原由宋代草书名家王升书于绍兴十九(1149)年,曾为项元汴、梁清标、潘仕成等明清收藏家收藏,现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道光至同治年间,潘仕成聘请刻工将此墨迹摹刻勒石,镶嵌于其私人别墅海山仙馆内的回廊壁中。后因潘仕成被官府抄家,名园也籍没入官被拍卖,石刻随之星散。直到1990年广州美术馆碑廊建成后,历尽沧桑硕果仅存的136版石刻才得以收集镶嵌于碑廊之中……”

一段与《王升草书千字文》碑及碑廊其他碑刻相关的典故,在导赏师陈玉兰的娓娓道来中,让参与者们听得津津有味。据陈玉兰介绍,这些留存下来的石刻主要分为“历代名人法帖”和“尺素遗芬”两大部分,其中,“尺素遗芬”石刻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之外,还是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重要史料。


在知悉了拓片对留存珍贵历史资料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后,参与活动的人员在陈玉兰、杜霭华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一次制作拓片的过程。两位老师一边动手示范、一边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重点,指导参与者们在石刻上进行拓印的方法。



对参与活动的人员而言,拓印是一门从未体验过的技艺,加上此前对拓印历史与意义的了解后,大家对着门技艺更多了深一层的兴趣。经过细致的观摩学习后,大家也纷纷拿起手边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拓印着眼前的石板。

活动剪影


在体验拓印技艺的过程中,最常被大家提及的一词就是“耐心”。

拓包包扎的技巧、墨包沾湿后的浓淡、拓印时的力度掌握……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制作出来的拓片造成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每位参与的人员都尽可能小心细致地进行着操作,以期能制作出最好的作品。


经过一番努力,大家都拓印出了让自己感到满意的作品,而这一次触碰历史、感悟文化的体验,也让不少参与者感到获益良多,称其为一次让自己“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经历。


作品展示


图片来源于广州博物馆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