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越秀区 > 北京街 > 正文

越秀“广府非遗进校园”入选全国十大优秀!大南路小学展演校园广府非遗成果

| 【记者 郭仲然】【摄影 胡瀛斌】【编辑 楚韵】通讯员 周小莉 黎秀贞 | 2020-11-11 00:52:06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中国青年网主办的第二届“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在济南发布。越秀区报送的“广府非遗进校园”从近700个案例中突围而出,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前十的优秀实践案例。


自2014年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越秀区教育局启动“非遗进校园”传承实践试点活动以来,至少在40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多个教学培养层次开展“非遗进校园”实践,探索出集教研、教学、实践、教材、比赛、玩乐的“非遗进校园越秀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非遗校园传播热潮。


此外,越秀区还成立了越秀区学生广府文化艺术实践工作坊。其中大南路小学开展了剪纸创意披风设计的艺术实践,在校内融入广府文化教学,邀请广府戏服、广彩、剪纸、讲古等七个广府非遗项目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手把手教新生代传承广府传统文化。


今日上午,

越秀区在大南路小学开展广府文化展示活动,

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南学子们的,

广府非遗文化学习成果。




广府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示:剪纸



大南路小学地处底蕴最深厚、历史最完整、精华最集中的广州市老城区一越秀区北京路旁,学校利用地域优势、本土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坚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传承和弘扬广府文化为己任,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粵彩特色教育”。




8年以来,大南路小学在广府文化的宣传普及和教学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曾被评为广州市特色学校、广州市艺术重点基地学校、广州市首批粤剧传统教育特色学校、广州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学校、越秀区广府特色项目学校、越秀区非遗传承基地学校等。



点击回顾:


今年的独创性项目“披风”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是披用的外衣,盛行于明清时期,在粤剧女性角色中尤为常见。它的设计是吸纳了古今文化之精华,融汇贯通为具有本土与本校特色的个性化服饰,是传统与新时代的产物。学校一直以传承和弘扬广府传统文化为己任,利用本土资源开设多种特色课程,围绕“披风”主题,结合美术元素,以绘画、珠绣、衍纸等形式制作传统披风;以镂空剪纸的形式制作创意披风。



披风走秀展示(多图,摄影 胡瀛斌)


校内,在学生中普及开展,在家长中广泛宣传,通过课堂讲授、实践操作、亲子合作等环节让孩子们亲身参与,通过各种课程让孩子们感受、领略广府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一件件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精致细腻的披风作品,加深了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广府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示:粤剧


粤剧片段展演:朱芷瑜《红銮喜》



粤剧片段展演:李嘉颉《大闹青竹寺》


此外,大南路小学以“粵剧”为主线,以“广府”为链接点,以“体验”为切入点,以“实践”为突破点,以“文化”为媒介,开发了“粤剧脸谱”、“粤剧云肩”、“粵剧袍服”“粤剧头冠”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在老师中广泛宣传,在学生和家长中普及开展,利用每年的校园庙会表演秀、广府庙会现场会、广府文化嘉年华、与海外华裔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到外市参加工作坊展演展示、劳动实践现场会等方式开展多场的展示,并到非遗中心、社区、少年官、文化馆、图书馆等共建单位进行广府文化的宣传介绍、互动交流、作品展示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体验成功,并让广府艺术更广的走进大众视野。


《秀美粤彩》云肩、头冠、袍服展示


其中,“粤剧云肩”项目是大南路小学“粤彩”广府特色的主打项目,在先后开展“粤剧脸谱”、 “粤剧袍服”“粤剧头冠”、“粤剧披风”的基础上,结合通草画、剪纸项目的不同创作技法,加入手工艺制作元素,在粤剧的基础上结合了绘画和剪纸、衍纸、刺绣等手工艺的制作特点,通过多元的美术元素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丰富内涵,吸纳中西文化、打造出融会贯通中升华为既具本土特色又具时代气息的个性化服饰,成为本土传统和新时代的产物。由于作品具有浓郁的本土性、项目开发的原创性、独特性、丰富性征服了省展的评委和观众,获得全国、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工作坊项目一等奖。


广府非遗进校园的成果远远不止这些!

越秀区能够成为非遗进校园的优秀代表,

到底有哪些制胜法宝和妙招?


法宝一:孵化非遗骨干教师队伍

2016年至今,越秀区非遗中心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修为切入点,与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开办榄雕、广彩、广州珐琅、剪纸、押花等培训课程,孵化非遗骨干教师队伍惠及了超过35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间接辐射超过5万名的青少年。


法宝二:打造教育传承基地

以校园生活为立足点,建设杨箕小学、中山二路小学、广州真光学校、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等教育传承基地,采用“教师+传承人”的模式,通过第二课堂、“430课堂”、学生社团活动、专题讲座、艺术节、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为青少年创造浸入式的非遗学习情境。


法宝三:出版标准化非遗教学系列教材

以青少年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需求为落脚点,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段和领域,通过与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合作,编辑、出版岭南地区首套分册递进的《非遗玩家》教学系列教材,为“非遗进校园”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系统、规范的理论支持。


法宝四:创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


2015年,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携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教育局等单位创办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引导青少年体验非遗、学习非遗、创作非遗、传承非遗,吸引了全国过百家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的热情参与,至今收到过千件非遗及其衍生作品,间接辐射超过五千人次,并推动非遗产品时尚化、生活化、品牌化、IP化、产业化。


法宝五:创新智慧教学空中课堂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点,创造性开设“一点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智慧教学空中课堂。自2019年起在连续两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中,使用中国联通低延时、超大带宽、海量连接的5G优质网络,向多所学校幼儿园的师生,开展5G空中课堂教学、云展览教学、社区通草画文化导赏等活动,助力“非遗进校园”的精细化、创新化、普及化。


法宝六:探索“非遗+特殊教育”经验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支撑点,向残障人士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探索“非遗+特殊教育”特色经验。2019年,针对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师生的特点与需求,开设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课程,其中有17件优秀学生作品参与了“传历史文脉·展时代新彩”——2020年第五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最终摘获两个优秀作品奖,一个优秀组织奖。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