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越秀区 > 六榕街 > 正文

顺民意接地气 存文脉留记忆 | 微改造留住六榕街你我的“乡愁”

| 【记者 黄丽霞】【摄影 胡瀛斌】(除署名外)【编辑 紫荷】 | 2021-05-12 11:12:46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当前,城市更新改造无外乎全面改造和“微改造”两种模式。二者之别,主要在于改造的方式,即到底是“推倒重建”还是“局部调整”?



位于广州老城区的越秀

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辖内的文化古迹如星星般散落于各处。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如何做到既传承保护传统文化

又推动城市更新提升?

也许此时,

“微改造”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六榕街是一条具有深厚底蕴的行政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该街在微改造中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并紧紧围绕街情实际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2016年,兴隆东社区启动微改造工程,改造后重现盎然生机;2018年,旧南海县社区被纳入住建部老旧小区微改造试点项目,改造后旧貌换新颜。


这其中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总结探讨。




“微改造”应该怎么改?
还得居民群众说了算


“微改造”应该怎么改,

改得“好不好”,

还得居民群众说了算。

为广泛收集民意听取民声,六榕街坚持党建引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为单位,充分利用居民议事会、微改造信息交流平台、发放问卷等渠道方式收集意见建议。

在兴隆东社区改造中,街道深入推进“政府督导、群众参与、机团支持”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结合居民对提升社区环境、治安的需求,将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力求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兴隆东社区改造中,更新补建信报箱。


兴隆东社区街貌。


旧南海县社区党委书记叶露雅亦表示:“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碰撞就多了。张叔提到社区三线杂乱,太影响安全美观;李叔觉得应该增加社区适老化设施,像阶梯扶手等......我们一一记下来。”



 

 

她补充在这个过程里,设计方的工作人员会带上提前做好的改造方案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再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一边修改一边调整,使工程真正做到“问需于民”。

 

 



旧南海县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图片由社区提供。



旧南海县社区改造前。


旧南海县社区改造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实现“民有呼政必应”

是贯穿整个社区微改造过程的做法。

除了做到“问需于民”,

六榕街更坚持“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居民群众反映诉求后,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建言献策,如哪里应该增加照明设施,哪里应该增加梯级扶手,共同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中来。不单单是提计策,社区街坊还全程关注改造的效果,若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生活在旧南海的居民达叔还记得,在增加照明设施时,前后历经了几次调整,“路灯太亮了不行,太暗也不行,我们就向居委反映,一直调适到合适为止。”过去,六榕文化广场一到晚上就特别昏暗,自增加路灯后它已变成另一副模样,便于群众夜间出行。


旧南海县惠吉西路口改造。图片由社区提供


旧南海县社区六榕文化广场。


“微改造”应该改什么?
硬实力、软实力要“两手抓”


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六榕街在微改造中

注重街区基础设施的功能提升。

据了解,兴隆东社区在改造中落实“三线下地”、更新改造三管、安装楼道公共照明、更新补建信报箱、提升小区整体绿化等工程。相关部门则加强联动,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程高质高效开展,实现老城区品质和功能提升。




兴隆东社区改造过程,以上图片为本公众号资料图片。




旧南海县社区改造施工过程,图片由社区提供。


除了加强“硬实力”,

社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也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

大家知道旧南海辖内文物荟萃,古迹众多,有“吊碑井”、《大公报》报社旧址、陈济棠公馆等。

基于此背景,改造方针对历史线索街区、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整治更新。设计师对此进行解释:即在保持建筑主要立面、特色装饰不改变的情况下,主要对原有老化、破损的外立面、门窗、构件等进行微小修缮,恢复其原有风貌,最大程度保留社区历史记忆。

“改造后,旧南海的小洋楼好像穿上了‘新衣服’,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增添新的风采。”街坊陈女士说道。


旧南海县社区内的“吊碑井”。


旧南海县社区内的《大公报》报社旧址。


清洗外立面,图片由旧南海县社区提供。


旧南海县社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进行保护性整治更新。


在尊重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

深入挖掘社区文化内涵

并让其为更多人所知,

更是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重要课题。

六榕街突出公共环境提升,将社区历史底蕴融入到公共空间改造中,如增设历史文化长廊、提升三家巷博物馆等,让寻常巷陌“活”起来;并结合文商旅融合的概念,引入符合街区气质的项目业态、突出物业活化利用,实现新业态和原住民生活的和谐统一。


兴隆东社区的历史文化地图。


兴隆东社区的历史文化浮雕。



旧南海县社区的历史文化浮雕。


旧南海县社区内关于《三家巷》的介绍。


“微改造”应该怎么维护?
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在城市中留住“乡愁”


微改造竣工完成后,

社区的现状如何?

小e于近期进行了实地走访。

干净整洁的街道、郁郁葱葱的大树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得益彰。“改造过后,我们生活得更舒适啦,抬头没有杂乱的‘三线’,脚下的地面平整不积水,幸福感很强!”兴隆东社区的刘叔说道。


兴隆东社区内供儿童居民休憩娱乐的场所。


环境好了、社区美了,一些搬出去的居民又重新回到社区生活或就业,这可谓是微改造的“功劳”——为城市留下有迹可循的记忆和看得见的乡愁。

艾菲美术创始人谢碧茵看到微改造后焕然一新的社区,回到生活的地方创业,开了一家画室,“我本身是生活在旧南海县的居民,对社区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她表示自己也想为社区注入一点新的艺术气息。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年轻的创业者为社区带来新的活力,画廊、轻餐饮、咖啡厅、民宿、猫咖等业态陆续出现。


旧南海县社区内的小洋楼。


微改造后,

社区的“烟火味”更浓了,

街道方该如何留住乡愁,

并继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呢?


六榕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六榕街会坚持党建引领和服务群众的理念,牢牢遵循“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引领什么、服务什么”的准则,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如为保障长者的切身利益,街道整合各方资源,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等。通过多措并举,使社区成为一个“温馨的家”,真正实现“让来的客人不想走,走了的客人还想来”。


生活在兴隆东社区,人们的幸福感更强了。


旧南海县辖内可见五彩缤纷的涂鸦漫画。


另外一方面,六榕街还会从不同角度对社区微改造成效进行维护:


一是定期巡逻街面,若发现公共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及时维修;

二是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充分听取群众的声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是突出公共服务,创新引入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等业态。

至于未来该如何发展,六榕街表示会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如引入智慧医疗、直播基地等服务,提升居住社区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