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越秀区 > 人民街 > 正文

街巷里的商都记忆|卖麻街:街巷市井味,人间烟火气

| 【记者黄丽霞】【摄影胡瀛斌】【编辑黄惠雅】 | 2022-07-08 09:57:54



图片

栏目语:


背山得灵气,倚水重商情。深藏历史文化底蕴的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商业门户,被誉为“千年商都”。如今行走在越秀,你会发现身边有许多街巷名都与当时的某一商业行业有关。随着时代的演进,那段无声的历史已浓缩成一个个饱含深意的地名,记录着城市的风物精华。微社区e家通记者通过走访越秀特色的街巷,带你走进藏在商业文化路名背后的故事,感受广州千年商都的繁华与鼎盛。


叫卖声、吆喝声、交谈声

不绝于耳

瓜果香、海味香、饭菜香

充斥着鼻尖

行走在卖麻街

嘈杂市井中升腾起的烟火气

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生活气息



从一德路地铁站B出口走出来,眼前是一条热闹的街巷。虽然路面不宽,但却长数百米,道路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有卖早餐的,有卖海味干货的,还有卖蔬菜水果的,极具生活的烟火气息。在街巷入口处,路面石板上刻着的“卖麻街”三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图片
图片


《广州市地名志》记录,卖麻街在市政府西南,一德中路北侧,东起玉子巷,西至海珠南路。长251米,宽5米,石板、混凝土路面。内有海珠肉菜市场及其附设农贸市场,余多为居民住宅。


据《广州城坊志·卖麻街》引《香山县志续编》载:“雍陌黄族始祖高风,宋代由省垣卖麻街迁居雍陌。”可知卖麻街于南宋时期就已存在。《越秀史稿》第二卷亦提到,卖麻街在今一德路北侧,海珠南路以东。形成街巷前,是江岸地,相传为织网和麻皮的集市,因而得名



图片



街巷形成后,卖麻街成为商贾往来盛地。到了清代顺治年间,当时的政治中心“总督行署”甚至迁居此处。清朝年间,这条街巷还曾建有太岁庙和杨公祠。据《广州越秀古街巷》(第六集)记载,卖麻街的杨公祠是清代广州绅民集资所建,奉祀康熙年间广东巡抚杨宗仁。杨宗仁之子杨文乾后来也官至广东巡抚;其孙杨应琚亦官至总督。


图片



杨宗仁初到广州任巡抚时,不惧权贵,常为百姓讨回公道。他上任后励精图治,以廉洁有为著称。康熙五十七年(1718),授广东巡抚。雍正元年(1723),杨宗仁升任湖广总督,亦政绩显著。雍正三年,杨宗仁死于任上。杨宗仁之子杨文乾于父亲逝世后升为河南布政司,不久后又升为广东巡抚,亦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政绩显著。为了纪念杨氏父子皆造福百姓,广州绅民便集资在卖麻街上建起杨公祠。


记者如今在卖麻街看到,这里的临街外墙均为统一的象牙色,周边是类型各异的商铺和居民住宅。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行人穿梭交织在熙熙攘攘的街巷中。放眼望去,密集的商铺里售卖各式各样的货品,有种类丰富的海味干货、价格实惠的凉果、味道鲜美的广式家常菜……


图片




然而,记者却不曾见到有售卖麻织品的商铺了。市民陈女士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她说卖麻街很有市井气息,“因为就在地铁口,交通方便,而且街巷内的食肆出品好吃且实惠,每到饭点时就有很多人到此落座享用美食。”


资料参考:《越秀史稿》第二卷、《广州越秀古街巷》(第六集)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