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越秀区 > 北京街 > 正文

古书院新活力 | 曾有多用途的庐江书院,活化为专业博物馆

| 【图文记者 郭仲然】(除署名外)【编辑 陈美宛】 | 2023-04-22 09:44:53





栏目语:

春日暖暖,春意融融,正是读书好时候。不光现今如此,古代的人们也勤于读书,书院便是他们求学的地方。古时,越秀区是广州城中心,无数书院在此建立、传道授业,清代中后期更是出现了全国罕见的书院群。随着岁月变迁,大多书院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也有些留存至今,继续承载着那段书香浸润的历史,并融入时代焕发新活力。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微社区e家通越秀小e策划并推出“古书院新活力”栏目,带领大家走进越秀区那些遗存至今且活化利用的古书院,传承书院文明,弘扬书香文化。




古书院:庐江书院


位于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的庐江书院,原由广肇两府60多个何姓家族出资合建,是广州书院群保存比较完整的合族祠书院。庐江书院建于1808年,占地约1300平方米,虽然已经过200多年岁月洗礼,但至今其建筑之秀美和装饰之细腻仍令人称叹,因此在1993年时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庐江书院还有近代广府何氏的图腾标志,在明清书院中具有代表性,其建造模式在我国的书院群里也别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过去,它曾提供给市民居住,也曾成为流水井幼儿园以及街道文化站。2016年9月,岭南金融博物馆正式确定选址为庐江书院,于2017年3月份开始进场施工,2018年11月完成陈列布展工作。2019年4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新活力:岭南金融博物馆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庐江书院,经过创新活化现在已成为一间博物馆,更成为藏于古建筑中的创新展陈博物馆。对于如何在旧建筑里做出创新的博物馆,设计师定立了三个原则:一是新物与旧建共存而不破坏,二是可复原性,三是满足博物馆的参观条件。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书院古建筑本身的特色,因地制宜,在不破坏古建筑本体结构的基础上,开启了古建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据了解, 岭南金融博物馆在忠实于《岭南金融史》和所征集的历史文物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史实和资料。通过挖掘和提炼,设置了10个大场景、10个小场景,提炼了10个小故事,再现了岭南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片段。




“我们一直积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2019年以来,我们接待来访观众逾21万人次,接待参观团体624余批次。我们先后与省内外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了15次临时展览,通过讲述红色金融故事和城市发展历史来传播金融文化。”岭南金融博物馆副馆长欧阳芬表示。


“传承+创新” 让旧物“开口讲话”


小e了解到,博物馆自对外开放以来,一方面深挖庐江书院背后的历史,探寻所在区域流水井的书院文化,做好溯源工作;另一方面多渠道创新活化利用形式,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开展线上直播、举办专题会议与活动等形式,拓宽延伸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工作新模式。



(博物馆供图)


博物馆在藏品征集方面也积极作为,通过面向社会有偿征集和藏家捐赠,藏品由建馆初期的八千余件套扩充到了现在的一万四千余件套,为金融历史文化传承奠定了重要而坚实的基础。


此外,博物馆积极响应建设智慧型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的号召,通过数字技术使馆藏文物“活”起来,以数字藏品的形式传播金融文化,进一步增强人们对金融文化的认知,开发了“难字侨批”“钱珊瑚”“书屋藏金”三款数字文创。


接下来,岭南金融博物馆将会继续采用“传承+创新”的方式,让老建筑和历史文物活起来并“开口讲话”,通过多种手段切实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消息来源:岭南金融博物馆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