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越秀区 > 矿泉街 > 正文

扶贫路上的越秀人 | 90后扶贫干部田红磊:“我和塘坑村一起成长!”

| 【记者 玄子】【编辑 楚韵】 | 2020-11-30 23:29:05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这条扶贫路上,总有一群人充满力量,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因为怀揣着助力脱贫攻坚的希望而“越”过山河,情洒各地。值此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际,越秀小e找寻身边扶贫路上的美丽身影,他们可能是扶贫干部,为农民播撒希望之种;他们也可能是老师,为学生浇灌知识之花;他们还可能是医生,为患者传递杏林温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特别的“越秀天团”,听听他们的扶贫故事。



360º全景鸟笼民宿、初具规模的青花梨田、干净整洁的爱心公寓……这些融进绿水青山里的建筑和景观,记录着浸潭镇塘坑村从清新区的一个重点贫困村到脱贫出列的“成长轨迹”,承载着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90后驻村扶贫干部田红磊回忆起两年多的扶贫经历,表示收益良多:“塘坑村在不断变美变好,我也从一个‘小菜鸟’慢慢成长到可以独当一面,我和它的成长是同步的。”




田红磊生于1991年,2016年进入越秀区矿泉街道办事处工作,2018年7月被派往矿泉街道办事处对口帮扶的贫困村 —— 浸塘镇塘坑村开展扶贫工作,成为塘坑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陈炫孜 摄


从清远市清新区乘车行驶50多公里到浸塘镇,再从浸塘镇乘车经35公里环山山路,才终于抵达塘坑村,田红磊不禁感慨“太偏僻了”。初来乍到的他要熟悉村里的情况,深入学习扶贫知识,还要克服语言障碍,压力不小。但他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扶友学习;拉上可以充当粤语翻译的搭档 —— 当地村干部或党建指导员,上门探访贫困户;包揽扶贫资料整理、数据录入等各项工作……逐渐驾轻就熟。




村里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对村民生活生产至关重要。自驻村开始,田红磊一直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让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塘坑村一村小组有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在老旧的泥瓦房里,墙壁裂缝严重,屋顶漏雨,危险系数大,有关部门于2018年初计划建设五保爱心公寓。田红磊接手后,积极推进项目落实、监督施工,干净整洁的集中式爱心公寓终于在去年正式建成,7户低保、五保户全部顺利入住。此外,其他非集中式的危房改造、村内道路硬化、危桥修缮、饮用水二次供给改造等工程也先后实施,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扶贫先扶志,“传帮带”鼓励勤劳致富


“要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通过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究其根本,就是要扶‘志’,发展他们的内生动力,同时予以一定的就业帮扶。”由于当地地形、气候等多种原因,农业发展受限,塘坑村的年轻人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也不乏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但他们或由于需要照顾家庭,或不愿外出务工,就业方面多少都存在困难。


了解到这些情况,田红磊将贫困户分为两大类,视具体情况精准帮扶。对于没有条件外出的贫困户,田红磊和村干部通过和村合作社联系沟通,提供就业机会。“村合作社负责人在我们那叫致富带头人,他们基本都是在外创业,有了一定成就后回村搞农业种植、乡村旅游的人。我们和他们沟通,让没有条件外出的贫困户可以到他们的农庄、果园打散工,一天能赚一百到一百五十块。”也有愿意在家务农的贫困户:一户贫困户种了十亩左右的青瓜,种半年收入可达到3万左右。“我们鼓励他继续扩种,也向扶贫部门申请奖补作为激励,今年上半年就帮他申请到了两千元。”




对于有条件外出的贫困户,田红磊和当地村干部则鼓励他们勇敢出去闯,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贫困户小罗(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要了解贫困户情况,我加了小罗的微信,问他在哪里工作,收入怎么样?没想到他‘啪’地一下发过来一张照片,说他生病了,人在医院,问我能不能借他四百块钱。” 回忆起和这个年轻人的初识,田红磊忍不住笑了起来。第一次联系被借了四百块,他猜到小罗在外面应该没挣多少钱,就把他叫回村里,给他做思想工作。“最开始感觉很难沟通,两人好像不在一个频道。” 田红磊直言道,“后来我就一直找他聊,给他分析:父母年纪大了,再往后收入只能靠他一人,要为将来做打算。”不断摆事实讲道理,加上和小罗父亲沟通,田红磊了解到,小罗虽然在广州打工,但其实一直向往上海,无奈条件有限,父亲也不支持,因此每天得过且过。


提到上海,田红磊想起了村里的另一个贫困户小亮(化名),他与小罗截然相反,很早就到外面打拼,已经是一名餐厅经理,工作地点就在上海。田红磊拨通了小亮的电话,问能不能让小罗过去跟着他打工。因为和小罗本就是远房亲戚,小亮爽快答应下来。接着田红磊又帮着劝说小罗父亲,征得他的同意,就这样,小罗实现了到上海闯荡的愿望。在小亮榜样的带动下,小罗的思想慢慢有了转变,对田红磊的态度也从爱答不理到基本会回信息,最重要的他肯安下心工作挣钱了。今年复工后,小罗没再回上海,而是主动到广州找活干,现被公司调到深圳,实现了稳定就业。




因地制宜打造青花梨项目,
投资“桃之源”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塘坑村所在桃源片区多植砂糖橘,但近几年受产业向广西转移的影响,价格不断走低,加上部分果树出现黄龙病,2018、2019两年种植砂糖橘几乎不赚反亏。“客商收购一斤大概就几毛钱,采摘的话可能还要亏人工。”田红磊告诉小e。在这种情况下,田红磊和当地村干部积极探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多番考察调研,最终选择引进青花梨。



(右一为田红磊)


青花梨种植项目采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基地+合作社的方式进行运作,合作社与贫困户一同对浸潭镇塘坑村现有适合种植青花梨的荒山、低产砂糖桔果园等进行统一改造并建设成规模化的青花梨种植基地。2018年12月开始,前期打造30亩,塘坑村有劳动贫困户16户54人申请参与,人均分得青花梨0.556亩,36株。


因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项目委托合作社开发运营,合作期为10年,优先聘用在家务农的贫困户到青花梨种植基地工作。除草、施肥、剪枝、压枝……涉及青花梨的种植和生长各个阶段,田红磊经常会到现场视察。为控制风险,项目规定利润按合作社与贫困户4:6分成收益,从第三年正式挂果后无论收益如何,由合作社保底,保证每个贫困户每人每年最少分成1000元。



(左二为田红磊,右一为村支部书记冯介水,左一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冯雪英)


2019年底,塘坑村青花梨种植项目成功申请清远市改革创新项目,获扶持资金20万。在前期30亩的示范作用下,全村在2019年至2020年初扩大种植青花梨约500亩。“我们今年已经试挂果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今年8月,塘坑村凭借青花梨入选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未来考虑结合塘坑村的自然风景,推出梨花观赏、梨果采摘等多元发展模式,树立塘坑青花梨品牌,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





塘坑村邻近桃花湖和燕子岩风景区,近年借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部分乡贤返乡建造民宿,发展观光农业。有了基础建设和现实可行性,塘坑村投入超百万扶贫资金重点打造桃之源民宿项目,二、三期工程在田红磊监督下完成,已建造成木屋、鸟笼、柜式等风格多样的民宿,兼有汤泉、药浴等,每逢节假日,民宿都会爆满,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亮眼名片。民宿经济的发展为塘坑村的发展注入活力,另外还有光伏发电等资产收益性扶贫项目,今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人可获项目分红2500元。


此外,帮扶单位矿泉街道办事处每年至少四次前往塘坑村开展调研帮扶工作,联合矿泉街商会、爱心企业、书画协会、医院等,慰问当地贫困户,并带领贫困户体验书法文化,送上义诊服务。逢中秋、春节,还会为每户贫困户送上节日慰问金。视具体需要,送上爱心助学金、帮扶患病贫困户……在田红磊看来,驻村扶贫工作离不开矿泉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矿泉街商会等各方的大力支持。




据田红磊介绍,2019年底塘坑村46户贫困户已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下一步扶贫工作队将继续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返贫或者新的情况的发生,同时严格做好收益分配,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